新主流电影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身份的构建与调试
摘要
新主流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中,以其鲜明的文化属性与叙事策略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。本文从文化身份理论出发,探讨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身份构建与调适机制。新主流电影既通过文化符号的植入强化本土文化的认同,又通过普世价值的表达架构与异域文化的情感共鸣。在影像叙事中,民族身份与全球视野交错融合,既传递了文化的独特性,又展示了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。然而,跨文化传播并非一帆风顺,它需要在文化摩擦与误读中寻找平衡点,并在多元化观众的视角下持续调适自我。本文试图揭示新主流电影如何在多层次文化语境中实现“本土 - 全球”的双向互动,并探讨其在跨文化传播中实现文化共生的可能性。
参考
[1] 马宁 . 新主流电影: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 [J]. 当代电影,1999(4):4
[2] 张卫,陈旭光,赵卫防等 . 界定·流变·策略——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 [J]. 当代电影,2017(1):5
[3] 尹鸿,梁君健 . 新主流电影论: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合流 [J]. 现代传播,2018(7):84
[4] 张卫,陈旭光,赵卫防等 . 界定·流变·策略——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 [J]. 当代电影,2017(1):14
[5] 杨生平,谢玉亮 . 时代全球化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审视 [J].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,2015(02):181-185.DOI:10.15894/j.cnki.cn11-3040/ a.2015.02.026。
[6]Bhandari N B.Diaspora and cultural identity:A conceptual review[J].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,2021,21:100-108.
[7] 宋梦凡,董秀玲 . 乡土电影中语言符号对人物角色塑造的——以贾樟柯《山河故人》的作用为例 [J]. 戏剧之家,2022(35):141-143.